近日,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发布公共汽车线路计划调整的消息,其中涉及多条 BRT 相关线路,公共汽车 B20、B7 路快线整合,B1 路快线、B4 路快线、B5 路快线、B13、B14、B23 路等线路计划暂停运营。市民可于 2025 年 3 月 9 日前通过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网站—互动交流—领导信箱栏目提出意见和建议。
根据《公共汽车调整设置情况表》,B20 与 B7 路快线整合的原因为:减少 BRT 通道西段线路重叠,提高 BRT 系统运行效率。此外,有 6 条 BRT 相关线路计划暂停运营,调整的原因为:B1 路快线、B5 路快线分别为 B1 路、B5 路的高峰期快线,由正线自由调度;B4 路快线属于 B4 路高峰期快线,线路客流减少。3 条 BRT 相关线路—— B13、B14、B23 路计划暂停运营,调整的原因为:三条线路均属于 BRT 通道分流线,近年客流下降,分流作用已大幅减弱。
2010 年,被誉为"东部彩虹"的广州首条快速公交系统(BRT)应运而生。中山大道 BRT 西起天河体育中心,沿天河路、中山大道、黄埔东路向东,终点为黄埔夏园站,全长 22.9 公里,设 26 对车站。BRT 采用"封闭走廊 + 灵活线路"模式,在 BRT 专用通道内只走 BRT 车辆,体现公交路权优先的设计思想,减少公交车辆与社会车辆混行干扰,实现公交车辆快速化。BRT 开通后,通道内平均运营速度达到 24 公里 / 小时,比开通前提高了 84%。
投入运营十多年,广州 BRT 作为全亚洲最大的 BRT 系统,曾促进广州公共交通迈出新速度。随着地铁线网越织越密以及近年电动自行车急剧增多,广州市民公共交通出行习惯已发生较大变化,公交出行比例明显下降,BRT 载客量也今非昔比。
记者曾在工作日早高峰(7 时 -9 时)、晚高峰(18 时 -21 时)乘坐 B1 路观察发现,体育中心站到鹿鸣山总站这段相对繁忙的路线基本能满客,且有乘客站立的情况;由于发车频次多,乘客等一会儿就能上车,未见挤不进公交车的情况。而非高峰期非中心区繁忙路段的 BRT 线路,乘客则相对稀少。
数据显示,广州 BRT 作为亚洲最繁忙的 BRT 系统,日均客运量曾超过 75 万人次,2024 年,这一数据降至 26.62 万人次,占市中心区公交客运量的 10.78%。2024 年 8 月,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曾发布意见征集,B27 路拟暂停营运,这也是 BRT 系统启用以来首次有线路编码被申请暂停营运。但截至目前,B27 路仍处于营运状态。
文 | 记者 严艺文
图 | 记者 梁喻(除署名外)